這是一套紅色古典書籍背景少數民族介紹及其風俗民情PPT模板,共53頁;
PPT模板封面使用了帶有花朵和蝴蝶圖案的,紅色古典書籍背景圖片。右側填寫少數民族介紹及其風俗民情PPT標題。界面風格古典雅緻。
PowerPoint模板內容頁,由多張少數民族服飾插圖、居住房屋插圖、民俗習慣插圖、生活飲食插圖等,搭配少數民族介紹文字排版。
少數民族介紹及其風俗民情PPT內容簡介:
一、滿族
民族概況:
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,尤以遼寧最多,最初稱為肅慎,五代時為女真,17世紀皇太極改名為滿洲,辛亥革命後改為滿族。
滿族有自己的語言、文字。滿語屬阿爾泰語系。17世紀40年代後,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,現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老人會說滿語。
民俗服飾:
古代,滿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,因八旗制度而稱之為“旗袍”。滿族女子梳京頭和“盤盤髻”。
民俗飲食:
主食是小米,吃黃米乾飯、黃米餑餑,喜粘食。風味食品是白肉血腸和豬肉酸菜燉粉條。代表菜是八大碗的滿洲席,風味小吃和點心品種繁多,以薩其馬最為著名。滿族的點心以“薩其馬”最為人們喜食
民俗禁忌:
滿族有尊老的習俗。
以西為上,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和堆放雜物;
不得殺狗,不吃狗肉,不戴狗皮帽子,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;
在滿族人家裡做客,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趕狗,更不能說狗的壞話;
不得打喜雀和烏鴉;
不得在索倫杆上拴牲畜。
民俗居住:
院內影壁牆東南角豎一索倫杆(謂之神杆),頂端安放一個錫鬥(木板做成的方鬥型),內裝切碎的豬腸、心、肝、肺和五穀雜糧;地面四周,不能堆放雜物和拴牲畜,必須保持潔淨
滿族住房,一般東南開門,其結構形似口袋,三面設炕,西炕供奉祖先神位,俗稱“口袋房,曼子炕”,以西炕為尊,供祖宗神位,南炕為小,北炕為大。
宗教信仰:
滿族曾篤信多神薩滿教,後來信奉佛教。現在部分地區仍保留薩滿教信仰。
二、蒙古族
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,其餘多分佈於新、遼、黑、甘、青等省區。
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愛穿長袍,稱蒙古袍;繫腰帶;蒙古靴。 首飾多用瑪瑙、珍珠、寶石、金銀製成,逢年過節、喜慶宴會、探親訪友時使用 。
蒙古族的飲食主要包括糧食、奶食和肉食。牧區主要是奶食和肉食。
...
三、維吾爾族
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,主要分佈於天山以南,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,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、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。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,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。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、奇台一帶,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。
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“袷袢”,長過膝、寬袖、無領、無扣,穿時腰間繫一長帶。
女子普遍穿連衣裙,外罩坎肩或上衣。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
的烏斯蔓草汁畫眉,染指甲,戴耳環、手鐲、戒指、項鍊等。
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“尕巴”(四楞花帽),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。
...
四、朝鮮族
朝鮮族人主要分佈在吉林省、在黑龍江省、遼寧省,還有些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區。
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,屬於阿爾泰語系,是方塊狀拼音文字。
朝鮮族以大米為主食,以辣、酸、甜為特色。
名菜名點:打糕、冷麵、大醬湯、泡菜、狗肉。
...
五、回族
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,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.25萬,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.9%。另外,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:北京、河北、內蒙古、遼寧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雲南、甘肅和新疆等。
回民對肉食的選擇比較嚴格,只吃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牛、羊、駝肉和食穀類的禽肉及帶鱗的魚類
回民糧食以麵食為主,油香和饊子是主要食品。
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,戴蓋頭(也叫搭蓋頭)。無論在泉州、廣州、海南等沿海地區,還是在內地,一般都是綠、青、白三種顏色。
頭飾是回族最典型、最富有特點的服飾。因伊斯蘭教尚白色,因此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、最喜悅的顏色。在衣、冠顏色上以白、綠、黑色為主。回族男子戴的無簷小白帽,亦稱“回回帽”或“禮拜帽”。
...
六、壯族
壯族(壯文:Bouxcuengh ,英文:Bourau),舊稱僮(zhuàng)族,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,民族語言為壯語,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。
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,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。
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,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語支,目前絕大多數人通用漢語。
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,稻作文化十分發 達,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。稻米制作方法多種多樣,有蒸、煮、炒、燜、炸等,各種米飯、米粥、米粉、米糕、餈粑、粽子、湯圓等,是壯族人民日常喜愛的食品。
壯族人民喜食水產,魚蛤螺蚌,皆為珍味;山林中的菌果、蟬、蛇、禽、獸,也是壯族人民的日常佳餚。
廣西西北部,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、左衽、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、寬腳的褲子,腰間束繡花圍腰,下身穿褶裙和繡花鞋,喜戴銀首飾;廣西西南部龍州、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,至今仍穿著無領、左衽的黑色上衣,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,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。
...
七、土家族
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、鄂、川、黔、渝毗連之地,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、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
在服飾方面,土家人尚儉樸,喜寬鬆。
傳統衣料多為自織自紡的青藍色土布或麻布,史書上稱為“溪
布”、“峒布”。
女裝上衣矮領右衽,領上鑲嵌三條花邊(俗稱“三股筋”),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杆;下穿“八幅羅裙”,裙褶多而直,後改為褲腳上鑲三條彩色花邊的大筒褲;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,春秋季節多穿白衣,外套黑褂,色似鴉鵲,稱之為“鴉鵲衣”。頭髮挽髻,戴帽或者用布纏頭,喜戴耳、項、手、足圈等銀飾物。
男式上衣為“琵琶襟”,後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滿襟短衣;纏腰布帶;褲子肥大,褲腳大而短,皆為青、藍布色,多打綁腿;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,呈“人”字形;腳穿偏耳草鞋、滿耳草鞋、布鞋或釘鞋。
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、稻米,輔以紅薯、馬鈴薯等。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,尤喜將黃豆磨細,漿渣不分,煮沸澄清,加菜葉煮熟,製成合渣。其它較有特點的食物還有粑粑、臘肉、油茶、合菜、團饊等。
...
八、黎族
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、保亭、三亞、樂東、東方、昌江、白沙、瓊中、五指山等縣市,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、儋州、屯昌、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。
黎族傳統服飾文化內涵豐富,各方言區差異比較明顯(尤其是女子服飾),在歷史上曾經是區分不同血緣集團和部落群體的重要標誌。
在傳統服飾中,黎族婦女常穿直領、無領、無紐對襟上衣,有的地方穿貫頭式上衣,下穿長短不同的筒裙,束髮腦後,插以骨簪或銀簪,披繡花頭巾,戴耳環、項圈和手鐲。
男子傳統裝束一般結髮於額前或腦後,上衣無領、對胸開襟,下著腰布(吊襜),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與女子無多大分別。
族一般日食三餐,以大米為主,“山
欄”香米是黎區特產。
把生魚、肉摻以炒米粉,加入少許食鹽,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、魚茶是黎家醃製的特色風味食品。
黎族男子喜好煙、酒。
檳榔是婦女的嗜品,吃時和以貝殼灰,用一種青蔞葉包著吃,吃後口唇染紅.
黎族傳統民居多是簡陋的茅草房,在五指山腹地住傳
統的船形房屋,船形屋以竹木扎架,用茅草覆蓋,以藤條或竹做地板,離地約半公尺左右。
...
關鍵詞:紅色古典書籍背景少數民族介紹PPT模板,少數民族介紹及其風俗民情PPT模板免費下載,.PPTX格式;